發表時間: 2025-03-12 08:59:29
作者: 石油化工設備維護與檢修網
瀏覽: 425
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對設備從采購、部署、使用、維護,到報廢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和控制。管理過程涉及設備的硬件、軟件、安全、數據等方面,旨在確保設備在整個生命周期內都能夠高效、安全地運行,同時實現價值。
傳統意義上的設備管理主要側重于設備運行良好,無故障,做好設備的維護維修及保養,有時甚至只將設備能否運轉作為判斷設備是否完好的依據,且維修均是故障后維修,局限性大。現代意義上的設備管理是貫穿了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設備從設計及選型購置、投入使用到最終報廢及再利用的每一個環節,并且應用信息化技術提前預判,做到預防性維護維修,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設備故障的發生。
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夠實現從設備的需求規劃到回收利用等全過程管理,充分發揮出設備的價值,同時也促進生產技術的不斷革新發展,提高社會建設與發展的水平。因此在設備管理階段,需要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論進行深入的探討與思考,加強設備全生命周期每個環節的管理與把控,制定科學合理的管控措施,充分發揮設備作用,強化設備保養維護。
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特點及目標
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也稱為設備壽命周期管理,指設備從規劃采購、安裝調試、使用及維護保養、更新改造、停運及報廢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過程,能夠覆蓋設備全方位的管理。從本質上講,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門全新的技術類型,能夠實現對于設備的前期、使用中及后期的全過程管理,這樣加強了對于設備的管理效果,有利于充分掌握設備各個期間的使用價值,以及在投入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價值,進而實現設備的經濟效益最大化,提高生產效益。因此,充分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開展對于設備的管理可以強化管理成效,有效促使設備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點是,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運行維護管理反映了設備的物質運行情況。在設備管理過程中離不開資產管理,設備的全生命周期中從采購到維護保養及改造,再到報廢等過程中都需要資產的管理。資產管理在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重點是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節約企業成本,從而體現出設備的價值。
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任務是以生產經營為目標,通過一系列科學技術、經濟及相關組織措施,對設備規劃與購置、安裝調試、使用及維護維修、技術改造及更新、報廢與再利用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從而取得設備綜合利用率最高的理想目標。
設備管理存在的難點
1. 點多、線長、面廣
目前,很多企業設備分布都比較分散,如長輸油氣企業,每個站場和閥室之前相隔距離較遠,而且敷設到的點也比較多,設備種類也比較多,這樣給設備管理帶來了較大的困難。特別是在企業組織設備全面檢維修過程中,由于設備安裝地點較為分散且涉及區縣較多,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趕路,用來開展設備檢維修的時間有限。
2. 大型和專用設備較多,使用難度大,人員配備及相關培訓不到位
很多能源化工企業涉及的壓縮機等大型專用設備較多,使用和維護保養難度較大,需要專業人員經過專業化的培訓和考核,并取得相關資格證書后方可開展其操作和維護保養。由于人員緊張或相關培訓不到位,會出現設備操作不當或維護保養不到位而造成設備停用。
3. 數據有效性要求高,維護保養和檢修工作量大
很多企業對儀器儀表及計量設備的數據有效性要求特別高,需要實時確保儀器儀表和計量設備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因此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定檢及校驗,確保儀器儀表和計量設備合法合規,運行良好。
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
1. 設備采購
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在新項目計劃或由于國家標準更新需對設備進行改造,從而形成新的購置計劃后,向物資采購部門提出設備采購清單請,明確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技術參數等。企業選擇多家供應商進行洽談或者公開招標的方式,通過比較報價、設備技術參數及所提供的各項配套服務,綜合考評確定設備的供應商。
考慮到今后設備長期使用的情況,所選設備需經過一定的實際生產運行考驗,證明性能優良;維修性好,零部件通用性、互換性強,結構合理,備件采購周期短;能耗低,安全裝置齊備可靠,對環境無污染(國家允許的范圍內),達到國家規定的節能標準;經濟性好,性價比高。
2. 安裝調試及驗收
設備采購到位后,由于設備在裝箱及運輸過程中的不可控性,首先對設備進行開箱驗收,對新設備的包裝情況、完好程度、配件種類和數量、使用說明書、設計資料及產品合格質量證明資料等逐一查驗。對國家規定需檢定的精密儀器儀表及計量等設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檢定及校準。開箱驗收無任何問題后進行現場安裝和調試,調試過程有單臺設備的調試和多臺設備的聯合調試,并對其進行狀態及功能驗收。
3. 使用及維護保養設備
交付使用后,實行定機、定人、定職責的“三定”管理。設備的操作和維護保養人員應嚴格遵守企業相關規程,做好設備防凍、防凝、保溫、防腐、堵漏等工作,并持證上崗。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需重視現場管理,加強設備經濟管理,合理制定運行、維修方案,提高設備利用率、完好率,降低泄漏率,對生產中的關鍵設備實行“特級維護”。根據設備分類特點及使用情況開展設備的維護保養,即日常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及小修、中修(項修)、大修理。設備維修及維護保養要嚴格按照設備說明書及企業規定的設備維護保養手冊等規定執行,做到安全、優質、高效、環保、節約。
4. 設備更新及改造
設備使用過程中可采用先進的檢測、修理、改造技術,適時進行設備更新,不斷提高設備性能。企業可結合實際,按照技術先進、生產高效、經濟合理、安全環保、綠色節能的原則,根據生產需要,開展設備的改造更新。改造、更新設備時要注重質量和性能的改善,根據生產的實際需要,既要考慮性能的先進、經濟效益,又要考慮安全、節能及環保要求。
設備的更新、改造需根據其技術要求和經濟效益等指標進行確定,當設備出現以下情況時建議及時對進行更新或改造:
①主要零部件磨損嚴重,經過多次大修后技術性能無法滿足工藝要求,無法保證產品質量;
②雖然磨損不嚴重,但技術狀況差,效率低或經濟效益差;
③經大修后能恢復技術性能,但大修費用超過原值 50%。
5. 設備報廢及再利用
設備報廢處理階段主要工作重點是做好資產管理,在此過程中需要確保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已經完全充分的得到了利用。當設備已達使用年限,首先需要使用部門進行報廢申請,再由專業工程師進行技術鑒定來確定該設備已達到報廢條件,最后由資產管理部門對該設備的報廢申請進行審核,由公司批準進行報廢后則進行設備下賬、核銷、回收和處置。設備報廢及再利用整個過程需要真實透明,必要時需現場核實設備的使用情況,并對可以重復利用的配件予以明確,回收再利用,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設備的可利用價值。
完善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關建議
1. 重視設備前期管理
設備的前期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管理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充分認識到設備采購及工程建設方面的的重要性,采購合法合規、完好有效的設備,按照法律法規、標準規范進行安裝調試,是整個生產工藝安全、平穩、可控運行的先前條件。
首先,在開展設備規劃以及可行性研究時,需要相關工藝、自控、電氣、儀表等設備相關專業工程師的提前介入,進行把控,從而最終確定設備的采購計劃;其次,在工程建設前,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計劃接管設備管理的人員和工程建設管理人員一并成立工程建設項目組,從而使接管設備人員即可了解工程建設前期手續辦理情況,也可嚴格把控設備安裝及設備資料的移交,對設備投入使用后的管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后期設備交接管理及技術傳承打下了堅實基礎。
2. 強化設備基礎信息管理
強化設備基礎信息管理同樣也是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開展設備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的基礎,對了解企業設備運行及完善企業設備管理體系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強化設備基礎信息管理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管理。
① 完善設備管理制度。企業需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從前期設備采購安裝及調試,到投入使用后的維護保養及維修,再到報廢及再利用,每個階段都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這樣才能使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才能提升設備管理水平,提高設備利用率與完好率,使設備的可利用價值得到充分應用。在設備使用中,需充分秉承以維護保養為主,以設備維修為輔的重要原則,加強相關工作人員在設備使用與操作階段的點檢與日常維護,同時充分明確設備的保養維護責任,嚴格落實“三定”管理,以規范且嚴謹的制度來保障設備安全、高效運行,使設備能夠在投入使用過程中為企業創造出更為豐富的價值與效益。
② 建立設備技術檔案。在設備投入使用時,需要逐臺建立設備技術檔案,通過建檔管理可以保障設備管理工作的規范性與科學性,同時也是落實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實際當中,設備的技術檔案是設備在采購、使用、維修以及改造期間所形成的重要檔案材料,其中包含了廠家所提供的說明書以及圖紙等原始資料,同時也囊括了設備在投入使用階段生產運行、維護保養及維修等各項技術資料。使用單位在建立完善設備檔案的基礎上還需要建立健全設備單機卡片、動密封點卡片和靜密封點卡片、潤滑圖、密封點圖、設備臺帳等基礎信息,與單機設備檔案一并保持,從而建立健全設備“三卡、兩圖、一帳、一檔案”。通過不斷完善設備管理基礎信息,可以為設備管理的規劃、決策和改進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
3. 搭建設備信息化管理平臺
目前有的企業設備檔案管理、基礎信息管理、生產運行及日常維護保養等管理還停留在依靠人力進行管理的階段,管理難度較大。開展設備信息化管理可以實現設備實時動態管理,很大程度上節省人力物力。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需要包含設備前期物資采購、資產管理、設備運行及維護保養等眾多平臺的數據共享與支持,從設備管理的前端業務開始到報廢結束,對設備全過程實施綜合管理,需集成設備驗收、設備臺賬管理、設備檔案管理及設備知識庫、設備缺陷管理、設備事故(故障)管理、特種設備管理、安全附件管理、設備潤滑管理、設備動靜密封管理、設備巡檢(點檢)管理、設備報表管理、備品備件管理等眾多功能,可及時全面地掌握設備狀況。以安全生產為中心,以設備臺帳為基礎數據,將設備分為主設備、附屬設備、設備附件,支持預防性維修,支持信息化管理,按現代設備管理的工作模式進行結構設計,對設備全過程實施綜合管理,實現降本增效,提升設備安全管理水平。
來源:齊魯設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