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23-07-31 08:40:11
作者: 石油化工設備維護與檢修網
瀏覽: 794
一、水泵振動原因
導致機組和泵房建筑物產生振動的原因較多,有些因素之間既有聯系又相互作用,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1. 電氣方面
電機是機組的主要設備,電機內部磁力不平衡和其它電氣系統的失調,常引起振動和噪音。
如異步電動機在運行中,由定轉子齒諧波磁通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定轉子間徑向交變磁拉力,或大型同步電機在運行中,定轉子磁力中心不一致或各個方向上氣隙差超過允許偏差值等,都可能引起電機周期性振動并發出噪音。
2. 機械方面
電機和水泵轉動部件質量不平衡、粗制濫造、安裝質量不良、機組軸線不對稱、擺度超過允許值,零部件的機械強度和剛度較差、軸承和密封部件磨損破壞,以及水泵臨界轉速出現與機組固有頻率一直引起的共振等,都會產生強烈的振動和噪音。
3. 水力方面
水泵進口流速和壓力分布不均勻,泵進出口工作液體的壓力脈動、液體繞流、偏流和脫流,非定額工況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水泵汽蝕等,都是常見的引起泵機組振動的原因。
水泵啟動和停機、閥門啟閉、工況改變以及事故緊急停機等動態過渡過程造成的輸水管道內壓力急劇變化和水錘作用等,也常常導致泵房和機組產生振動。
4. 水工及其它方面
機組進水流道設計不合理或與機組不配套、水泵淹沒深度不當,以及機組啟動和停機順序不合理等,都會使進水條件惡化,產生漩渦,誘發汽蝕或加重機組及泵房振動。
采用破壞虹吸真空斷流的機組在啟動時,若駝峰段空氣挾帶困難,形成虹吸時間過長;拍門斷流的機組拍門設計不合理,時開時閉,不斷撞擊拍門座;支撐水泵和電機的基礎發生不均勻沉陷或基礎的剛性較差等原因,也都會導致機組發生振動。
二、消除水泵振動危害的技術措施
在轉動設備和流動介質中,低強度的機械振動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機組的制造和安裝過程中,在機組的設計、運行和管理方面應盡可能避免振動造成的干擾問題,把振動危害減輕到最低限度。
當泵房或機組發生振動時,應針對具體情況,逐一分析可能造成振動的原因,找出問題的癥結后,在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加以消除。
有些措施比較簡單,有些措施相當復雜。若需要大量的資金,應對可采用的幾個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結合機組技術改造進行。
三、電動機振動常見原因及消除措施
1. 軸承偏磨:機組不同心或軸承磨損。
消除措施:重校機組同心度,調整或更換軸承。
2. 定轉子摩擦:氣隙不均勻或軸承磨損。
消除措施:重新調整氣隙,調整或更換軸承。
3. 轉子不能停在任意位置或動力不平衡。
消除措施:重校轉子靜平衡和動平衡。
4. 軸向松動:螺絲松動或安裝不良。
消除措施:擰緊螺絲,檢查安裝質量。
5. 基礎在振動:基礎剛度差或底角螺絲松動。
消除措施:加固基礎或擰緊底角螺絲。
6. 三相電流不穩:轉矩減小,轉子籠條或端環發生故障。
消除措施:檢查并修理轉子籠條或端環。
四、水泵振動常見原因及消除措施
1. 手動盤車困難:泵軸彎曲、軸承磨損、機組不同心、葉輪碰泵殼。
消除措施:校直泵軸、調整或更換軸承、重校機組同心度、重調間隙。
2. 泵軸擺度過大:軸承和軸頸磨損或間隙過大。
消除措施:修理軸頸、調整或更換軸承。
3. 水力不平衡:葉輪不平衡、離心泵個別葉槽堵塞或損壞。
消除措施:重校葉輪靜平衡和動平衡、消除堵塞,修理或更換葉輪。
4. 軸流泵軸功率過大:進水池水位太低,葉輪淹沒深度不夠,雜物纏繞葉輪,泵汽蝕損壞程度不同,葉輪缺損。
消除措施:抬高進水池水位,降低水泵安裝高程消除雜物,并設置欄污柵,修理或更換葉輪。
5. 基礎振動:基礎剛度差或底角螺絲松動或共振。
消除措施:加固基礎、擰緊地腳螺絲。
6. 離心泵機組效率急劇下降或軸流泵機組效率略有下降,伴有汽蝕噪音。
消除措施:改變水泵轉速,避開共振區域,查明發生汽蝕的原因,采取措施消除汽蝕。
五、其它原因引起的機組振動及消除措施
1. 攔污柵堵塞,進水池水位降低。
消除措施:欄污柵清污,加設欄污柵清污裝置 。
2. 前池與進水池設計不合理,進水流道與泵不配套使進水條件惡化。
消除措施:欄污柵清污,加設欄污柵清污裝置合理設計與該進前池、進水池和進水流道的設計。
3. 形成虹吸時間過長,使機組較長時間在非設計工況運行。
消除措施:加設抽真空裝置,合理設計與改進虹吸式出水流道。
4. 進水管道固定不牢或引起共振。
消除措施:加設管道鎮墩和支墩,加固管道支撐,改變運行參數,改變運行參數避開共振區。
5. 拍門反復撞擊門座或關閉撞擊力過大。
消除措施:流道(或管道)出口前設排氣孔,合理設計拍門采取控制措施,減小拍門關閉時的撞擊力。
6. 出水管道內壓力急劇變化及水錘作用。
消除措施:緩閉閥及調壓井等其它防止水錘措。
7. 機組啟動和停機順序不合理,致使水泵進水條件惡化。
消除措施:優化開機和停機順序。